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惊风学说源流学术争鸣

惊风学说源流学术争鸣_第1页
1/38
惊风学说源流学术争鸣_第2页
2/38
惊风学说源流学术争鸣_第3页
3/38
惊风学说源流学术争鸣 【摘要在探究大量中医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将历代医家就惊风学说的学术观点和医疗经验全面系统地进行探究和整理,较完整地反映了惊风学说的源流和争鸣,有利于中医儿科学术的提高和进展,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 【惊风学说;学术争鸣;源流;小儿 惊风的治法和方药 自惊风立名之后,宋《太平圣惠方》所列急慢惊风的治法方药多有混淆,以金石重坠及祛风之剂为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首倡摘要:“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同时指出“世间俗方,多不分别,误小儿甚多”。然而从《小儿药证直诀》所列 30 余首治惊风方剂来看,仍未脱世俗之见,其中金石脑麝、朱砂水银、牵牛全蝎之类重坠、窜烈、峻下之品甚多,因此后世医家怀疑是否为钱乙用药之本意。 钱乙用药以柔润著称,在对急惊阳盛之证的治疗上,主张用利惊丸,“以除其痰热,不可和巴豆及温药大下”。闫孝忠在《闫氏小儿方论》中对钱乙的惊风之论有所补充,他说摘要:“治小儿惊风,痰热坚癖,能不用水银、轻粉则便,如不得已用之,仅去痰即止,盖肠胃易伤,亦损口齿。”治急惊风,“当其搐势渐减时,和镇心治热药 一、二服,候惊势已定,须臾以药下其痰势,心神安宁即愈”。治慢惊风,“凡小儿吐泻,当温补之。每用理中丸以温其中,以五苓散导其逆,连和数服,兼用异功散等温药调理之。……若已虚损,宜和附子理中丸,研金液丹末,煎生姜米饮调灌之,惟多服乃效”。金液丹即硫黄一味,温肾回阳。 宋·刘昉《幼幼新书》首次较为具体论述了慢脾风的证治方药,认为慢脾风的治疗以醒脾、健脾、去涎熄风为原则,常用方剂如玉诀醒脾散、手彬银白散、郑愈醒脾散等。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认为惊风不惟热极生风,“寒暑燥湿之极亦能生风”,“痰涎壅闭而作搐”,治疗提出“当去痰涎,次固元气”,先服芎竭散,并用手法去寒痰冷涎,次服没珠膏,后服益真汤,助服前朴散。元·张从正《儒门事亲》也主张先用吐涎之药,后服清凉坠涎之品。 元·曾世荣对小儿惊风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活幼口议·小儿惊风痰热四证》认为摘要:“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作风,风盛发搐。……有退热而愈者,有治惊而愈者,有截风而愈者,有化痰通关而愈者,皆是依证用药。”对急惊用下法,提出“可量其轻重,如病五六分,只下三四分许,随通且利,热去痰消,则病和证次第渐渐而减瘥。若不揣度,一概并荡下之,大过损害脏腑,疾病阴证,乃作慢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惊风学说源流学术争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