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曼他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 年第 36 期图1 九寨展区独特的纯手I】藏包图 3 编织工貝•代和编织工具图 4 羊毛纺织工具图 5 做匸精湛的腰间藏包和挎包8・8 地震给九寨沟景区的藏民带来了灾难,旅游收入基本为零。为了添补家用,会编织手艺的藏民开始编织各式各样的小型藏包用于销售。解放前,这里的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为了穿衣戴帽,编织工艺应运而生。在藏族传统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编织品主要有氆氇帐篷、毡毯、藏被、窗帘、门帘、碗盒等日常生活用品。因编织工具和编织技术的不同,藏族传统的编织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采用牦牛的绒毛编织的蝎子,用于编制帐篷和小型袋子等。其编制工具简易,容易操作,编制物品较为粗糙,适用于游牧环境。第二类是采用绵羊毛编制品。根据编织的精细程度,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以氆氇和帮典为代表的精细编织品,另一种是未剪绒毛的纺织品,以藏被为典型。这类编织品做工精细,编织工具较为精巧,工艺略微复杂。第三类是主要采用绵羊毛和牦牛绒编织的卡垫,素称藏毯。其工艺复杂,图案精美,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在这三类编织品中,第二类编织品在藏族生活中最为常见。一、编织工艺的发展历程藏族编织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史上的西藏,除了农耕和游牧外,其余的生产活动几乎都集中于手工业,民族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历史上的三大传统产业。据考古发掘,藏族编织工艺的源头可追溯到至今四五千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诺文化新石器时期,卡诺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角椎、骨针、陶纺轮、线坠等,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毛织品生产活动,已经有了用兽皮或用毛编织物缝制的衣服。约在公元前 7 世纪时,第 33 代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嗣位,统一青藏高原,并定都逻娑(即今拉萨),建立起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吐蕃社会,畜牧业生产的长足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毛纺织技术和编织工艺的普及和提高。期间毛纺织品种类增多,已出现了色彩绚丽的多种毛、棉织品,如毛毯、藏被、棉袍金帐等。还十分重视学习和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工艺技术,毛纺、棉纺、丝织等纺织工艺中就借鉴了许多天竺、尼婆罗、波斯、中原的编织工艺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本土编织工艺技术的发展。15 世纪后,藏族民间纺织业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发展阶段,所生产的卡垫、帮典、氆氇、藏被等牛羊毛编织物非常丰富,并以精巧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展现了藏族人民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