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水电激励政策框架设计 摘要:政策是促进我国小水电事业进展的重要行政手段。对小水电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其进展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框架及运行机制,从而推动小水电的可持续进展......关键词:我国小水电激励政策框架设计 政策是促进我国小水电事业进展的重要行政手段。对小水电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其进展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框架及运行机制,从而推动小水电的可持续进展,是当前亟待讨论解决的重要课题。1小水电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小水电定义为电力装机50MW及以下的水电站。小水电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发电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1)资源丰富。我国小水电可开发量为8700万kW,占全国水电资源可开发总量的23%,位居世界首位。2)分布广泛。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广泛分布在全国1573个县。西部地区为5828万kW,占全国可开发量的67%;中东部地区为2872万kW,占33%。小水电资源分布较之煤炭、油气等其它能源资源分布更具普遍性,尤其对西部地方经济有更好的可及性和亲和性。3)开发灵活。小水电可以分散开发、就地成网、分布供电。开发容量根据需要,从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千瓦到上万千瓦。能为户、村、乡及县提供所需电力,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和辐射性。此外,小水电规模小,资金量也相对少,开发技术成熟,工期短,见效快,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经济贫困地区开发小水电较之开发大中型水火电更具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应该说,在国家集中资金开发大型发电工程时,地方政府最适于组织小水电的开发。 由于小水电在解决农村能源供应、改善生态环境、扶贫及促进农村经济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我国获得了长足进展。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农村水电供电区逐步进展,迄今已接近全国近1/2的地域,拥有全国1/4的人口,建成小水电站4万多座,装机容量达到2626万kW,年发电量900多亿kW·h,占全国农村电力市场总用电量30%左右的份额。 开发利用小水电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小水电已成为中西部山区社会经济进展的重要支柱,它以电气化带动城镇化和工业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随着当地经济的繁荣和不断进展,加快了脱贫步伐,解决了农村用能,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尤其在为边远地区无电人口提供基本电力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