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业的进展方向 1 引言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进展的基础产业,与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联系紧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我国民航业呈现出巨大的进展潜力,2025 年我国民航运输生产实现全年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306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亿人,跃居世界第三,分别增长%、和。 然而,我国民航业的有效供给并没有那么乐观。我国民航业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只有符合需求的产品供给才能够真正在市场进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消费者在现有收入水平上到底需要怎样的民航产品以及民航产品应该由什么样的主体提供,这些问题决定了民航业的进展方向。 2 民航业供给的特性分析 1 民航运输业的规模经济性 执行两城市间的航班任务的航空公司,若每个航班都可达到合意的载运率,则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往返飞行的次数增多,该公司的固定成本将逐渐摊薄,单位固定成本逐渐减少,平均成本曲线将向下倾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拥有飞机数及开辟航线、航班的增多,公司的单位生产成本会不断下降,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就具有成本上的优势。这种随航班量的增长而使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情形就是规模经济效应。 2 民航运输业的范围经济性 可以把航空运输企业在不同航线上提供的运输服务看成是不同的产品。当一个企业在多个航线上提供运输服务时,将表现出明显的范围经济效应。假如所有的航线由某一个或几个大型航空公司来提供时,由于飞机平均利用率的提高以及使用更大机型等因素将使航空公司的单位运输成本下降。若由一家企业经营所有航线比多家企业分割市场的总成本更小时,该公司的独家垄断经营就是有效率的。 3 民航运输业的网络经济性 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或者说在多个区域性市场之间,轴心之间的联系将形成更加庞大的网络,在这一网络中由于任意两点之间都有可能连接,进一步提高的航空运输的便捷性,促进了市场容量的加速度增长,使整个产业的总成本得到了节约,这就是网络经济性。 3 民航供给市场的结构分析 民航产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网络经济等特征决定了在该产业内必须由大规模企业为主导,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符合产业经济特征的要求。2025 年,民航总局为了改变直属的九大国有航空公司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管理涣散以及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对中国民航市场进行了结构性战略重组。这次的民航市场结构重组主要是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国有航空公司进行了横向合并,民航重组后,规模经济效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