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绩效审计进展机制讨论 一、澳大利亚如何实施绩效审计 澳大利亚审计署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开始对联邦公共部门开展绩效审计。当时主要是适应建立高效率政府的要求,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改善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20 世纪 90 年代绩效审计在澳大利亚得到迅速进展。1997 年议会通过《1997 审计长法案》取代了《1901 审计长法案》,确立了审计长和审计署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审计长是议会的独立议员,确立了审计长的独立性和其与议会之间的惟一关系;规定了审计长作为联邦公共部门的外部审计人员,享有对联邦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审计的权力,并根据部长、财务大臣和议会会计审计联合委员会的要求,对政府企业进行绩效审计。 目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审计署的一项主要任务。从绩效审计报告的数量看,绩效审计在审计署的审计业务中占相当重的重量。2001—2025 年度审计署向议会提交的绩效审计报告占审计报告总数69%;2000—2001 年度和 1999—2000 年度这一比例均达到 85%以上。根据澳大利亚审计署的绩效审计实践,实施绩效审计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预备讨论 在对具体项目实施绩效审计以前,审计人员首先进行预备讨论以确定是否进行绩效审计。预备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检查组织内部某一个行政单位的运作情况,或某项具体职能的履行情况,或组织内部的某项活动的系列程序等。预备讨论的目的是在正式实施审计前,调查讨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并根据发现的问题确定是否对其进一步实施绩效审计。假如不实施审计,则向议会报告预备讨论的结论;假如实施审计,应制订项目审计实施计划。审计实施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责任关系、资源、程序和经营、管理程序和系统,以及外部经营环境;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计划聘用外部专家;制订具体审计标准;评估潜在的审计影响;制订审计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和审计经费预算。 审计实施 1.审计进点会。在预备讨论中,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就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重点作出说明,并对实施审计的具体事项作出安排。在没有开展预备讨论的项目中,审计组通常在审计开始的时候与被审计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进点会。进行进点会的目的是:使审计组能够会见被审计单位的重要管理人员;进一步解释审计的类型和目标、范围、时间安排和采纳的方法;给被审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