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适度并购的路径选择 内容摘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在竞争中可能会分享由竞争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实力弱小的银行则可能因竞争过度而导致规模不经济。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兼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银行业的兼并风潮愈演愈烈,国际银行业的并购之风引起的示范效应也不断影响着我国银行业的并购行为。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经营技术水平下,规模过大引起的成本增加可能带来内在不经济。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并购的规模效益分析,探讨了我国银行业的适度并购之路。 关键词:银行并购 规模经济 自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全球共发生了四次并购浪潮,20 世纪 90 年代又掀起了以银行业并购为主的新一轮并购浪潮。2025 年全球并购总额达到万亿美元,为 2000 年以来并购交易额最高的一年。2025 年我国的并购交易额达 464 亿美元,比 2025 年上升了 34%。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并购交易中里程碑式的交易投资对象全部为银行业,包括建行、中行、工行等。 追求规模效益是银行业积极参加并购的原因之一。通过将被收购银行的生产资本与收购银行过剩的管理资本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同时,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内部化,可以实现经营协同效应。但是,美国学者蒂米和劳立斯通过对美国银行业的实证讨论认为,当银行技术水平不变时,最低成本点出现在银行资产规模 20-100 亿美元之间。银行扩张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赢利;但在达到一定组织规模时,由于内部协调、监督和管理成本的迅速上升,扩张带来的边际收益已低于边际成本,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因此,在肯定银行并购行为的合理性时,更重要的是探讨银行并购规模的适度性。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规模效益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 2025 年末,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其负债总额为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各项负债为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 15%。相比较,国有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资本规模优势。但是规模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反而呈现出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况。表 1 列示了银行资本规模的排名,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规模以显着的优势排名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前。但表 2 的有关银行竞争力的各项排名中,四大国有商行无一例外排名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