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所谓“围绕规范”——续谈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

所谓“围绕规范”——续谈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_第1页
1/66
所谓“围绕规范”——续谈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_第2页
2/66
所谓“围绕规范”——续谈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_第3页
3/66
所谓“围绕法律规范”——续谈法律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 关键词: 法律规范宪法学/法律规范法学/法教义学/法律规范/价值内容提要: 在解说性的传统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下我国宪法学界,方法多元化的现象也已次第呈现,“法律规范宪法学”或可视为其中一端。它不是完全突兀的个人构想,而是秉承了“法律规范法学”的深厚传统以及有关“法律规范宪法”学说的理想;它主张适度地接近法律规范主义,但又不至于完全退到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它以宪法解释学为核心的方法定位,但又涵盖更多的方法论上的视角和手段;它以三种的姿态力图“围绕法律规范形成思想”,但又不断躬身自问“围绕”什么样的“法律规范”这一超“法教义学”的终极问题。一、问题状况的起点任何学科的进展轨迹均显示:方法确定个性,或者说方法形成了学问的特质。这一粗陋的结论对于宪法学的情形同样成立,乃至一个成熟的宪法学流派无不以独特的方法论之存在为其标志。我国宪法学所采纳的方法,决定了我国宪法学在当下的性格与风貌。曾几何时,我国宪法学虽然也存在多样化的一些迹象,现实中亦不乏一些学理上的宪法解释或释义,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仍多为“宪法解说”而非“宪法解释”,多为“宪法注解”而非“宪法注释”。约言之,解说性的、或者说是解读性的传统方法运用,目前仍于现实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1]然而,方法多元化的端倪毕竟已经在我国宪法学中次第呈现。上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开元之后,我国宪法学的讨论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新方法的探究,积累了若干种类的个性,形成了宪法学方法的个性化趋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在方法论上觉醒的学者,力图打破传统解说性方法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自身在讨论方法上的个性。这种趋向不是单一的,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开始暂露头角,渐次形成方法多元化的景象。当然这些新的方法之间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几种方法常常是相互结合在一块的,但是这几种方法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这些个性化的积累正逐渐汇聚起我国宪法学在方法论上的个性化特征,为形成我国宪法学的学科独立性提供助力。其中,在第一方面上,笔者认为可根据方法的个性单位,对其中在“个性化趋向”中所运用的三种较为重要的方法做如下简要梳理:第一种是所谓“宪法哲学”的讨论,它探讨宪法学的原命题,尝试这种讨论的学者力图退到宪法学的原点上,根本性地回答问题。 第二种方法是宪法解释学,这是韩大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所谓“围绕规范”——续谈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