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 505 例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 手术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与丝裂霉素 C 点眼疗效观察。方法 采纳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局部麻醉后用15 号刀片在角膜缘外 1mm 处轻轻切开浅层结膜,分离结膜与胬肉组织,剪除胬肉及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在手术显微镜下把残留在角膜和巩膜上的胬肉组织彻底清除。间断缝合把结膜瓣固定在浅层巩膜上,暴露角膜缘后巩膜 2~3mm,术后第 5 天开始点用%丝裂霉素滴眼,每天 2 次,共用 5天,同时滴用典舒眼水,每日 3 次,连用 3周。结果 所有病例门诊随访,时间 3~48个月,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持续天数减少,术后视力有提高者%,复发率%。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辅助%丝裂霉素液点眼,复发率低,反应轻。【关键词】 手术显微镜;翼状胬肉;丝裂霉素翼状胬肉是常见眼病之一,特别是户外活动较多者,发病率较高,目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是紫外线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鼻颞侧角膜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被破坏,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1]。此外,受损的干细胞还可能释放血管增殖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2]。胬肉的增生,牵拉角膜引起散光,引起视力下降,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胬肉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不下十余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由于胬肉术后复发率高,有报道复发率高达 20%~50%,我院自 1998 年 9月—2025 年 9 月采纳在手术显微镜下作胬肉切除术,结合点用/ml 丝裂霉素 C 点眼,取得较好的效果,使手术复发率明显下降,现将我院对 505 例 532 眼翼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结合丝裂霉素 C 点眼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 505 例 532 眼,男 218 例230 眼,女 287 例 302 眼,年龄 28~78 岁,平均年龄岁,病程最短 3 年,最长 30 年,原发性 512 眼,复发性 20 眼,胬肉进入角膜缘内 2~8mm 不等,所有病例均是鼻侧胬肉,有 2 例合并有颞侧胬肉。 手术方法 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局部麻醉后 15 号刀片在角膜缘外 1mm 处轻轻切开浅层结膜,然后分离结膜与胬肉组织,一直分离到泪阜交接处,再用虹膜恢交器钝性分离胬肉组织与角膜相连处,在胬肉头部与泪阜交接处剪除胬肉及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暴露角膜缘处巩膜约 1~3mm,轻度热灼止血,在手术显微镜下把残留在角膜和巩膜上的胬肉彻底清除,间断把结膜瓣固定在浅层巩膜上,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包扎术眼。术后每日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