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对外版权交易提高整体经营能力 在计算机图书出版方面,电子工业出版社是开始引进版权最早、操作最法律规范的单位之一,到 2000 年末,共计引进版权1800 种,位居全国第二。并荣获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版权讨论会授予的 2000 年度“全国图书对外版权贸易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自 90 年代初始,10 年的对外版权交易,使出版社获益良多——不仅是引进了国外上千种优秀图书,更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技术,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出版社整体经营能力。 一、十年版权交易的历程伴随着中国计算机图书出版的成长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内计算机图书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图书品种少、出书速度慢,当时为数不多的计算机图书,大部分是教材或以某种非正常方式翻译、改编的。严重影响了中国计算机的普及和进展。从 1991 年开始,电子工业出版社率先尝试,以国际通行的版权贸易形式有选择地引进国外计算机图书的版权,再经过仔细审慎的翻译加工后,承献给国内广阔读者。这些图书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版再版,深受读者欢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 1992 年起,电子工业出版社逐步扩大了版权引进的数量,并通过签订“独家版权”或“首选权”引进协议、建立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始与国外出版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开辟出一条稳定的版权贸易沟通“通道”,使得版权引进形成规模,形成优势,并由此带动了出版社的进展。 1.快速引进国外最优秀的图书。 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后,国外的出版商会定期把已经出版、出版过程中和计划出版的书目发给出版社,使出版社可以对世界各国图书的出版情况有全局性的把握,及早做出相应的引进或国内出版计划。从而使图书引进工作更易受控和更具实效。截止 zaoo 年 12 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已与英、美、法、德、日等国的四十多家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引进版权 1800 种。 2.全面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技术。 通过这种合作,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国外出版机构在人员配置、生产管理、运营管理和市场、广告运作等方面的经验,为出版社培育了许多精通技术、善于管理、了解国际图书市场情况的全方位的出版人才,从而造就了出版社法律规范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经营环境。出版社通过引进和沟通,深人了解了国外图书的作者组织方式,编辑加工方式和市场宣传推广方式,掌握了项目与品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