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的有益经验 内容摘要:创新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与其功能和性质相关。只有机制设计合理,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才能很好的实现其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之亦然。本文分别介绍了产业技术讨论机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机构、联合讨论开发体、公共和商业性技术转移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业管理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关键词:创新服务,运行机制,行业管理目前,我国科技机构与企业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创新链的纵向链接缺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企业应用之间缺少转化的环节,迫切需要经营技术的专业机构或组织,提供产业应用技术,进行技术转化、转移和扩散。由于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功能和性质不同,其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有所不同。只有机制设计合理,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才能很好的实现其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之亦然。在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与职能相结合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一、产业技术讨论机构的运行机制中国台湾工业技术讨论院台湾工业技术讨论院是依法设置的非营利性财团法人,职能是讨论开发产业技术,向企业进行技术转移。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台湾地区进入了快速进展时期,迫切需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为了将新技术尽快转移给民间企业,提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成功率,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工研院于 1973 年成立。工研院早期曾接受政府的大量补贴,其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根据产业界的需求,从事共性技术、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研发,以加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台湾地区的产业整体竞争力;遵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实行多种方式向产业界推广其讨论成果和技术;落实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和措施,辅导中小企业技术升级;为地区培育产业技术人才。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中期,工研院引进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进行集中消化吸收和适应性改进。然后,通过技术入股和专利技术许可等多种方式,与民营企业合资成立衍生公司,如,联华电子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台湾光罩公司等多家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建立了台湾的半导体工业。同时,为了提高企业的讨论开发能力和成功机会,工研院开放实验室,建立企业孵化中心。其主要目的是与现存企业开展联合 R&D,企业可以利用工研院的设备和人员进行讨论开发。工研院主要提供讨论空间与设备、资金投入、商业计划援助、管理咨询和培训、技术支持、商业网络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