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实验内涵 培育探究能力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育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猎取知识、进展技能、培育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1]实验——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再现,能简单、明了的突出主要因素,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受,它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做一个探究型的老师是新教材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老师真正的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一、 挖掘实验内涵,切实培育学生探究能力(一)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培育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媒介。那么一个演示实验是否成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多学习,仔细钻研教材和教参等其它教学辅导材料;如: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有两个演示实验,在我们备课组仔细分析讨论后将 Ba(OH)2 ?8H2O 和 NH4Cl 的反应装置由烧杯改成塑料袋在上课时解开中间的绳子传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深切的感受到热量的变化,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多改进,对环境有污染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加以改进,尽量做到无污染、无浪费;如:蔗糖与浓硫酸反应(高一教材p134,人教版)我做了如下改进:改进后既可以避开 SO2 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检验产生的 SO2,从而培育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3.多实验,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一些自己或他人的想法,从而提高探究能力;4.多总结,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和心得体会;(二)变分组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是为加强学生的操作法律规范、加深学生对某些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的理解而设置的。一般情况下都放在一个章节之后,验证学过的一些结论,他的好处在于法律规范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但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神奇感。因此有些分组实验我们不妨放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就直接做,比如学习元素周期律一节时,我在平行班中进行了对比教学,两个班级在新课时做实验,先让学生亲自做镁、铝分别与水、盐酸的反应,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虽然纪律是乱了一些,但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每位同学的参加下很自然的比较出镁和铝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