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程改革 探究式学习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教材编写和中学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改革对探究式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材谈谈有关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程改革的问题。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与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 20 世纪 50 年代在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着名科学家施瓦布提倡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讨论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猎取知识、进展技能、培育能力,特别是制造能力,并进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一项关于中国和英国青少年的制造性的比较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制造力远远低于英国学生。究其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胡卫平博士认为,最大的差异在于教学方式,“西方教育注重探究,往往设计多种活动,而中国的教育重在教知识,这使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记忆上”。这个调查结论说明,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七次,世纪之交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在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背景下开展的,而探究式学习被公认为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历史课程改革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非常强调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和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新课标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写到“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上面所说的两个“转变”中,可以看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改变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