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生命力 一、问题讨论的背景和缘由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 2025 年旅游业总收入达 1540 亿美元,其中有 400 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25 年的 3 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 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 6000 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设,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政府或个别企业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政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进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讨论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设进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进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设进展能保持持续增长进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进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加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进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