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阻尼材料的研发阻尼材料能防止或减轻机械振动对部件的破坏,高聚物作为传统的阻尼材料,是利用其玻璃化转变区内的粘弹性中的粘性阻尼部分,将吸收的机械能或声能部分地转变为热能散逸掉,但其性能的进一?i提高已不太可能。因此,人们正乐于探究新的阻尼材料。 国内外讨论动向 美国宇宙工程讨论中心于 1991 年提出在压电陶瓷上外接控制电路,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再转变为热能,即通过能量来减振,这一思想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其后日本理化学讨论所和东京大学教授也相继展开同样的讨论,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成本昂贵,很难有用化。1995 年末,日本组织了开发新的高分子系阻尼材料的课题组。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明了一系列高阻尼新材料,其性能要高出通常的阻尼材料的好几倍。这种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与小分子的杂化体系。1999 年 4 月起,他们由单纯的材料开发转向基础讨论。2025 年 4月又继续开发汽车用阻尼材料,有望于 2025 年在汽车上得到推广使用。与此同时,重新组织了功能性小分子分散型高分子阻尼材料课题组,主要从事住宅用减振降噪材料及系统的研发与生产。 为满足军工的需求,国内许多讨论单位也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对阻尼材料的讨论,但这些讨论一般都采纳互穿聚合物(IPN),因其成本较高,难于大面积使用。另一方面,最近进展起来的一些生产厂家(如天津东海橡塑、无锡中策等)几乎都是外资主导,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综上所述,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阻尼新材料是很有必要的。 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基础讨论及其应用开发吸引了很多讨论人员。其中不同性质材料的复合化特?e 引人注目。任何聚合物要想成为材料,都必需添加很多填料,包括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通常,有机小分子的添加量都很少,其作用一般只局限于使材料改性以及提高加工性能,还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有机高分子与小分子的复合。最近,讨论者开始了探究模仿生物材料的结构、通过氢键将各种类型的分子组装成一个巨高分子系统,工作取得了一些结果,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离有用化尚远。 现在提出的高分子与有机小分子的杂化概念是一种新的有机材料构筑方法。该方法通过相分离构造的动态控制和氢键的积极利用,形成极性高分子与受阻酚、受阻胺等功能性有机小分子的纳米级杂化。这种高分子与小分子的杂化材料不但具备阻尼、形状记忆、自粘接等多种功能;而且对于使用中产生的性能下降和功能丧失具备自修复特性;用完后可利用加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