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转化初三非智力型学困生的探索淮海中学王晓莉摘要:《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然而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心理自卑和基础薄弱,缺乏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了让非智力型学困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分阶段落实相应的目标,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愿望;以学生为主体,建构新知识的生长点,掌握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同时,适当改变评价方式,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学困生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性,逐步实现转化,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圆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关键词:分阶段转化初三非智力型学困生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初中阶段非智力型学困生是在初中阶段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由于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家长的准确引导,他们经常遭遇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因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兴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害怕学业失败,并由此产生了焦虑及其他消极情感,在行为上逃避学习,并将这种焦虑情绪以其他方式(如网络游戏等)发泄出来。其实人的智力发育如同人的身体发育一样有时间差异,但在现实的教学背景下,一样的教育要求、一样的测验试卷,使得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比别人慢一拍,长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到了九年级到了初三,面对升学,学困生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成绩,这成为成功转化他们的内驱力,智力的发育让他们掌握核心数学的知识成为可能。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他们,分阶段落实相应的知识点及目标,适当改变评价方式,给予他们肯定从正面激励,使学困生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性,逐步实现转化。一、真诚帮助,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间的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处于最佳状态。毫无疑问,学困生肯定不喜欢数学的这门学科,不然不会学得一塌糊涂,到初三了只考二三十分,所以只能让他先接受教这门学科的我,再接受我所教的这门学科,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吸引学生,让他们觉得你是可以信赖和亲近的,你是真心实意想要帮助他的。每次接班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找学困生谈话,而这第一次谈话往往是能否实现成功转化的关键。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首映效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这次谈话我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找班主任、前任数学老师了解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喜好、人际交往等等越全面越好,根据情况寻找突破口。如学生W从小娇生惯养,家长明确地告诉老师们,对她的学习不做任何要求,学习成绩差也没关系;由于娇惯,她很难接受批评,曾多次与老师发生过口头冲突。但她爱好剪纸,从小在少年宫学习剪纸,也曾多次获奖。“我是你的新数学老师,想了解一下你的数学学习情况?”“哎!反正很差。大概只有二三十分吧!”“是不是二三十分中,还有猜的?”“对!对!你怎么知道的?”她连忙点点头,“那么,你有什么打算呢?现在毕竟初三了嘛?”“反正,我老爸已经替我找好学校了。”“哦!你老爸真好!”“老师,你相信我学校找好了?”“为什么不信?”“XXX(她直呼前任数学老师的大名)硬说我以后没有学校要我,哼!”“不会,怎么可能?现在很多中专、职校都招不满,即使你爸不帮你,也会有学校要你的,而且还不止一所。我相信你说的话。但是,虽然有学校要你,可初中有初中的规定,你如果150分中达不到72分,你怎么毕业啊?”“是吗?”她有些心虚地看了看我。“根号12知道是多少吗?”“不知道。”“你想想:一个初中毕业生连最基本的数学知识都不知道,坍台吧?”“这倒是!”“你以前上数学课听吗?”“基本不太听。”“睡觉吗?”“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