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人性化安全管理探讨虽然我国的各项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在逐步的完善。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进展,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多起建筑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五种因素造成安全与生产的矛盾而导致人身损害和机械损害事件。第第一个是生产作业环境多在露天,情况复杂多变,物质条件不可靠不安全,使潜在的事故越来越复杂。第第二个是施工项目难于作出安全与生产的平衡,生产管理部门生产作业的要求可能与要求法律规范操作的安全工作构成冲突;第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偏差或分离脱钩现象;第四是由于农民工的增多,只求经济效益与安全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安全知识匮乏,长期紧张工作得不到休息,使人的安全不可靠因素增加;第五安全管理机构、组织不够法律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体制和管理不挂钩。诚然,对于在露天作业、施工周期短以及施工难度大的建筑行业而言,要从环境方面实行措施,显然不现实。为了控制事故的泛滥,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度,施工企业应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基础上,建立“以人为本,以伦理道德和规章管理制度为约束的人性化安全管理。人性化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综合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多种方式。人性化安全管理首先应该有完整的管理模式;对于施工企业,企业管理机构、施工项目管理和一线工人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只有三者协调一致,共同改善,才能不断促进安全度的提高。所以,各个管理层必须要有完善的机构,才能更好的保证管理体制有效的执行,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一体化。其次,人性化安全管理应以 PDCA 循环为工作理论依据;因为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改善的封闭式互动系统,只要工程在施工,管理就在改善中。戴明模型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的特点,要求各管理机构必须要有自己的 PDCA 循环档,且有机的构成一个运转体系,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不断的有新目标,不断的有新工作内容,从而管理工作不断的滚动前进。再次,针对施工企业引发安全事故的复杂原因,人性化安全管理应该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多种安全管理方法;如:(1)行政法,企业结合国家制定并逐步完善的安全目标、政策、法律规范等,建立企业本身的有关规定、目标以及操作章程,由各个安全管理机构执行,在执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改善;(2)经济激励,人性化安全管理过程当中,以经济手段刺激、激发工人的安全能动性,促进安全管理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