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保险进展状况及创新措施 我国旅游业经过 20 多年的进展,总体规模已经十分可观。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25 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 5305 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 408 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旅游市场壮大的同时,风险保障必不可少。令很多保险公司感到困惑的是,与喧闹的旅游市场形成了巨大反差的国内旅游保险,始终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根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市场潜力超过 70亿元的旅游保险市场,实际只有 10%—20%的收入。旅游保险市场的冷清暴露了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也成为旅游业进一步进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深化做好旅游保险工作,加大旅游保险的创新,是保险监管机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保险公司和旅行社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进展我国的旅游保险,必须清楚我国旅游保险的进展情况,是什么制约了我国旅游保险的进展。本文将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就如何推动我国旅游保险的进展浅作探讨。 一、我国旅游保险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旅游保险起步晚 国外的旅游保险由来已久,尤其在旅游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几乎成为旅行必备。然而,旅游保险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还是在近些年,而且是随着一些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旅游保险”才逐渐浮出水面。1997 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将旅游意外险确立为强制保险,由此确立了我国旅游保险的基本框架。1999 年,中国人寿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旅游意外保险条款》,随后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旅游保险渐成规模。从2025 年直到今日,旅游保险在中国开始受到重视并有了初步的进展。 旅游保险认知程度低 虽然中国已经迈入旅游大国行列,但国内旅游者对于旅游保险的认知度并不高。近几年保监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旅游发达城市,每年过千万的旅游者中,七成以上的旅游者未购买旅游意外险,购买旅游保险者仅占 3 成左右,且购买金额多在 10 元以下,而同样的险种在旅游发达国家的购买率一般都在 90%以上。造成国内游客不愿购买保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旅游者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外出旅游时间短,不会有什么风险。另一个原因就是旅游者缺乏对保险知识的了解。数据显示,近 80%的旅游者混淆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两个险种,误以为旅行社责任险已经附带了旅游者发生意外时的保险责任。 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