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晋徽商茶叶贸易比对研究

晋徽商茶叶贸易比对研究_第1页
晋徽商茶叶贸易比对研究_第2页
晋徽商茶叶贸易比对研究_第3页
晋徽商茶叶贸易比对讨论 茶叶是清代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17 世纪中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几乎独霸国际茶叶贸易市场。鸦片战争后,茶叶虽然依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打商品,但其垄断地位已开始动摇。19 世纪 80 年代,中国茶叶贸易已明显出现衰落迹象。20 世纪初,中国茶叶贸易已处于江河日下之状态,并最终为日本、印度、锡兰等国之茶叶所替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市场几乎完全丧失。1920 年,中国茶叶出产量占世界出产量的 6.5%,茶叶输出量仅占世界产茶国输出量总数的 6.2%。在此过程中,作为经营茶业的国内两大商帮———徽商与晋商也不可避开地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命运。关于晋徽茶商衰落的原因,目前已有较多论述,此不赘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华茶在国际市场的衰败给晋、徽茶帮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两大商帮也从此走向衰落。这也使得学术界关于晋徽商的比较讨论多集中于明清时期,很少涉及民国时期。然而,衰落后的晋徽两商帮的命运并非完全一致。源此,本文拟对民国时期晋徽商茶叶贸易进行阐述,从商帮的进展战略选择与资源禀赋之间的矛盾出发,分析两商帮不同命运形成的内生原因,指出进展战略选择是否和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相一致是决定商帮经济能否持续进展的根本原因。 一.晋徽商茶叶贸易的衰减情况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华茶在国际市场的节节败退,晋、徽商两大商帮的茶叶贸易亦开始衰落。在此过程中,晋商的衰落表现得更为彻底,徽商茶帮的衰落则表现得较为温柔与缓慢。及至民国,晋商茶帮的势力已大为削弱,而徽商茶帮则依旧绽放出夕阳西下的光芒。 徽商茶帮衰而不亡 民国时期,徽州茶帮虽备受打击,但其衰落表现得温柔而缓慢。可以说,徽商茶帮是衰而不亡。据调查,“清末民初,仅绩溪人在沪开设的茶号就有 33 家,其中汪裕泰茶庄有 6 个发行所,被誉为‘茶叶大王’。抗日战争以前,歙人在沪从事茶叶经营的商号总数以百家计,在杭州开始的茶叶店也有 50 余家。”1929 年,上海共有 57 家茶厂,其中徽帮 29 家,占茶厂总数约一半。1932 年,上海仅存 42 家茶厂,其“经营此业者大都为安徽广东江苏三省人,而尤以安徽人为最多。上海之著名茶厂及大部份资本均属之。……工人以安徽人为大帮。”“茶厂工人分为徽州、江西两帮。制绿茶者多为徽州帮,制红茶者多为江西帮。但大多数均属徽帮。全市徽帮工人约1600 余人,亦旧工业中之重要者也。”1929 年,上海茶栈共 19 家,其中徽帮 7 家,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Y shop+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