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预”安全管理新机制今年以来,东风矿在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中建立预知、预想、预控“三预”责任主体程序控制体系,健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使井下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预控真正做到超前研判和超前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 管理流程再造,实现“三预”管理程序化运作。针对员工在排除风险时因为没有科学严谨的预控措施,为现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的情况,该矿从班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入手,将现场跟班、走动管理、值班和措施制定等融合起来,健全完善了“一本、一册、一卡”的预知预想预控安全管理模式。一本:即超前研判本,班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在执行跟班、走动管理时,结合现场的人、机、物、环等情况对下一班或第二天生产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超前预知预想,并登记在随身携带的超前研判本上。“一册”:即研判风险登记册,执行跟班、走动管理的区管人员将自己结合现场情况研判的风险隐患点登记到研判风险登记册上,区长、值班员组织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筛选,并针对这些风险探讨应急方案,制定安全措施。“一卡”:即超前管理指令卡,由区长将针对潜在风险制定的安全预控措施填写到超前管理指令卡上,由值班员指定风险负责人在现场对风险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和结果直接体现在超前管理指令卡上,升坑后由技术组留底存档。 健全完善制度,实现“三预”管理现场全管控。该矿党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实现了“三预”管理在井下作业现场的全覆盖。健全完善网格化走动管理制度。在实施“三预”管理过程当中发现,对于点多面广的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和开掘四个专业,“三预”管理不能够做到当班全覆盖。为此,该矿创新性的扩展“三预”管理主体人员范围,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度。要求四个专业的各单位将本单位的工作地点进行网格区域划分,每个区域由跟班副区长、技术员、班队长和小组长包片负责执行“三预”管理。此项制度自下半年实施以来,机电设备事故率与上半年相比,下降了 6.7 个百分点。健全完善交叉作业“三预”管理办法。交叉作业时由于存在多头管理,往往会因相互推诿扯皮而导致风险隐患集中出现。为了进一步确保交叉作业期间现场的安全管控,该矿健全完善了“一家牵头,三家共管,两家负责”的“三预”管理办法。即在交叉作业期间,由安监部会同交叉作业的两个单位共同在现场执行“三预”管理,安监部负责筛选三个单位预想到的风险隐患,并分门别类指定由哪个单位负责;负责单位则根据“三预”管理流程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