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生产是潜在效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进展和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正确认识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把安全生产看成是潜在的效益,象抓经济效益一样抓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1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这是认识安全生产是潜在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正常生产秩序,才有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两者不可偏废。如福州人造板厂 1988 年连续发生严重伤亡事故、火灾事故,致使企业处于停产、半停状态,员工思想浮动,经济损失惨重。全厂干部员工从此仔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维护企业经济进展大事来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抓安全教育,抓责任落实,抓隐患治理。从 1988 年至 1992 年用于安全管理、治理安全隐患费用就高达 195.8 万元。安全生产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的进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安全防范设施投入,进一步确保安全有序生产。该厂自 1990 年起连年被评为福建林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经济效益蒸蒸日上,企业得到长足的进展。1993 年中密度纤维板产量,实现利税分别比 1989 年增长 66.7%和 54.7%。2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决定了安全生产是潜在效益所谓的潜在,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潜含在整个生产的全过程。同时,具备正负效益的两重性,既安全生产是潜在的正效益,不安全因素就是潜在的负效益。潜在的正效益来自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设计到施工,从生产到产品出售(从投入到产出),从操作到设备运转,从三级检查到排除安全隐患,都要时时注意安全,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使生产正常运作,设备安全运转,确保企业日、月、年各项任务指标根据计划顺利完成,安全的潜在效益也随着计划指标完成逐步体现出来;反之,思想麻弊,重生产轻安全,只抓效益不抓安全,赶任务、赶工期、找捷径、怕麻烦、急功近利、违章操作、违规违章指挥,安全责任不落实、不检查,安全事故隐患不排除,都是潜在的负效益。一旦发生事故,就暴露无遗,负增长就会直线上升。正效益蕴含在整体效益中,不明显;而负效益明显醒目,经济损失数以万计,有的甚至无法估量。如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