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 2 第 5 单元第9 讲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原因: 西方文化 渗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2.表现: (1)衣:鸦片战争以后,“ 洋布 ”、“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了 中山装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2)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 西餐馆 ,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4)行:①铁路运输:19 世纪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 唐山 到 胥各庄 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② 公路运输: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 上海 等大城市。 ③ 水运: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创办的 轮船招商局 ,打破了列强垄断局面。 ④ 航空运输:1909 年旅美华侨 冯如 制成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 年中国首条航线 北京—天津 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5)习俗: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 ”“ 废止缠足 ”,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相反,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 (1)变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表现:衣着朴素,食物简单,城市住房比较拥挤,家具只有必需用具。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 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总体较低。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2.改革开放后: (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 多样 化。 (2)食:到 1987 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 菜篮子工程 ”,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3)住: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安居工程 ”,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4)习俗: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要学会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