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背景: (1)二战后,以 苏联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 美国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尖锐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 封锁禁运 、军事上 包围威胁 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3)新中国诞生。2.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 (1)“另起炉灶”:不承认 国民政府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 半殖民地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首先清除 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新中国坚定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3.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 苏联 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 目的:积极同 邻近 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② 经过: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 印度 代表团时提出。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一致同意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3.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 苏联 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 ④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外交成就: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① 日内瓦会议(1954 年): 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 朝鲜 和 印度支那 问题。 成就: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 五大国 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3.外交成就: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② 万隆会议(1955 年):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内容: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针对帝国主义破坏,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二、开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