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中地理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1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部分内容知识。教材在处理三个框题时采用了由因导果、从整体到局部的 方法。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而大气的热状况即冷热不均匀则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教材在介绍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又从整体到局部,选择了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大气的水平运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三部分只是的内在联系,通过因果关系的推导和联想,发展学生的理解记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节的知识。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过程。 (3)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探讨使学生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利用图表分析归纳保温作用,运用图示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绘画方法。 2、 难点:(1)大气的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为什么会冷热不均呢?这就跟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过程(一)学生读图 2.1,完成练习:1、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1教师指导读图,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大气的受热过程,板书(如右图)练习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 B.云层 C.地面 D.大气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联系实际:一天中中午 12 点阳光最强,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 2 点。过程(二)学生活动: 根据图 2.2 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