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西 平 南 县 六 陈 高 级 中 学 高 二 语 文 新 课程 标 准 下 文 言 文 教 学 方 法 举 隅 教 学 素 材 新 人 教 版 文言文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枯燥的,对大多数老师来讲是困难的。如何摆脱这种尴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庶几可以焕发出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改变观念是前提,这里只想明确一点:文言文教学也是一种阅读教学,而不仅仅是文言字词句教学。《新课程标准》认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首先将之定位为阅读教学,才不至于本末倒置。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之后,便可以着手研究教学方法了。如果能在教学方法上多出花样,文言文教与学的氛围也许会更轻松,更活跃,更主动,更有效。下面列举几种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一 诵读法——感悟阅读,回归教学本真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也最有效,最传统也最必须的方法。还记得“三味书屋”里那位把头“拗过去,拗过去”的老先生吧?古时私塾老师都是这么教的,古时学生也都是这么学的,一代代一个个大文学家、大诗人也就是这么诞生的。且这种方法给学生印象深刻(不然鲁迅怎么单就记得先生这个动作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有了感性认识,再慢慢悟,自会明白其要义。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法普遍适用,每教学一课均可采用,但尤以古诗词与美文更为适用。古诗词自不必说,那些古代美文,也应在诵读中去体悟。若不诵读,何以知《赤壁赋》之优美?若不诵读,何以知《滕王阁序》之文采?若不诵读,何以知《陈情表》之情切?如此种种,惟在诵读。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诵读教学呢?方法多样,不拘一格。教师示范读。总以为,教师示范诵读比冷冰冰偶夹误读的录音机更好。且教师可一边读,一边把头“拗过去”,其情状真实可感,令学生回味隽永,并能于紧要处、微妙处杂以他状,如此声、形、状合一,必能营造最佳教学氛围。学生自由读。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新课程标准》),不让学生自己读,怎能有真切感受?又怎么去对话,更谈何交流?还学生读书的自由,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小组竞赛读。竞争是人之本性。你读得好,他读得差,有了高低之分,才有追赶之思,才有自主学习之动力。且在竞赛过程中,又能匡正去误,一举多得。全班集体读。书声朗朗,气势磅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