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三语文 阅读材料 压力下的国人如何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百度上搜索“压力山大”,这个由“亚历山大”谐音而来,用诙谐手法表达压力像山一样大的词汇,网络搜索量竟达到数百万条。这或能解释如下的调查结果:据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发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全球 8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6 万名职场人士中,上海、北京分别以 80%、67%排在城市前列。其中“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排在前三位。(10 月17 日《深圳商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曾说过:“每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头上压着三座大山:蜗居、蚁族、职场压力。”这似乎和上面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高昂的房价、残酷的工作压力、不尽如人意的医疗、教育、养老福利兜底、怎么也跑不过 CPI 的薪酬收入……都让越来越多在城市中奔突劳碌,怀揣梦想的人,屡屡遭遇现实的碰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大概就是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快速积累之下,理想和现实却发生激烈碰撞,物质在增长,心灵却在被撕裂。当每个人都在房子、车子、教育、医疗、养老中苦苦挣扎,却难以有笃定稳定的预期兜底时,因为“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等原因滋生经济困扰,其实也正是个体压力缓慢生长的过程。正如 调查分析所说:压力背后无非是个“钱”。这似乎间接印证了民间的一句俗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样的欲望都市中,经济基础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拥有尊严的重要表征。要想挤进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在别人眼中拥有“尊严”,房子、车子等物质基础,往往成为其必备要素。而营造这种舆论,几乎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多年前,英国学者马克·莱昂纳德就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写了一本《中国在想什么》。现在,也许我们可以告诉他,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教育医疗、投资理财等经济生活题材,涵盖了国人日常谈论八成以上的话题。谁要不想被这些话题同化,妄图独立而外,不去做房奴、车奴甚至是孩奴,谁就会被主流话语圈排斥而外,成 为生活上孤独的行者。物质需求,欲望膨胀,社会舆论氛围……种种元素,都把都市人的生活逼上了一条单一的物质轨道,最终陷入“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的恶性循环中。这种没压力也要找压力,在城市生活中寻求存在感的日子,也让许多人不堪重负,只能选择用网络、手机、大假旅游等方式逃离,重者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