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峰峰春晖中学 2014 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学案(一)经济转型—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二)政治转型—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三)思想转型—百家争鸣1、形成时间: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2、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道;朴素辩证法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小国寡民)和庄子(齐物、自然无为);儒家学派的孔子(仁,德治;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六艺,全面发展;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孟子(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仁政;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墨家学派的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三表”法、“类”“故”、类比推理),法家学派的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授爵;奖励耕战;确立土地私有;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和韩非子(中央集权;法制;奖励耕战;变法)。3、影响:①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学说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④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四)文化转型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二、明清时期(1368~1840)----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一) 经济转型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由于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碍,外贸也逐渐萎缩,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二)政治转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丞相制度自明代废除,随之出现了内阁、军机处,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三)文化转型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现了反封建民主思想。传统科技处于总 结阶段 , 出现了《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小说,更能适于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