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解斜三角形实习作业(2)教学目的:1 进一步熟悉解斜三角形知识;2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 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4 进一步提高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5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数学模型的建立 教学难点: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 分组实习教学过程:一、实习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实习报告 二、实习过程1 根据地形选取测量点;2 测量所需数据;3 多次重复测量,但改变测量点;4 填写实习报告;5 总结改进方案 附:实习报告 年 月 日题目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 AB 的高度测量目标测得数测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值EF 长(m)ED 长(m)据α1α2计算减少误差措施负责人及参加人计算者及复核者指导教师审核意见备注三、实习作业举例例题 A、B 两点间有小山和小河,为了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选择一点 D,使 AD 可以直接测量且 B、D 两点可以通视,再在 AD 上选一点 C,使 B、C 两点也可通视,测量下列数据:AC=m,CD=n,∠ADB=α,∠ACB=β,求 AB(1)计算方法如图所示,在△BCD 中,CD=n,∠CDB=α∴∠DBC=β-α由正弦定理可得BC=在△ABC 中,再由余弦定理得AB2=BC2+AC2-2BC·AC·cosACB其中 BC 可求,AC=m,∠ACB=β,故 AB 可求 (2)实习报告题 目测量不可达到的两点 A、B 间距离测量目标测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值测得数据AC 长CD 长αβ计算∠DBC=β-αAB2=BC2+AC2-2BC·AC·cosACB参加人负责人计算人指导教师计算复核人备注四、课堂练习:1 某人朝正东方向走 x km 后,向右转 150°,然后朝新方向走 3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km,那么 x 的值为A B 2 C 2或 D 32 在 200 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 30°、60°,则塔高为( )A米 B米 C 200米 D 200 米3 如图,为了测量障碍物两测 A、B 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当用数据A α、A、B Bα、β、A C A、B、γ Dα、β、B4 如图,为了测定河的宽度 ,在 一 岸边选定两点 A、B,望对岸标 记 物C,测得∠CAB=30°,∠CBA=75°,AB=120m ,则河的宽度为 5 如图,在山脚 A 测得山顶 P 的仰角为 α,沿倾斜角为β 的斜坡向上走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