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7 四种命题(2)教学目的:1.理解四种命题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2.理解反证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用反证法证明一些命题;3.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四种命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这一大节的重点是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初中数学中有关反证法的内容,要求比较低,并且基本没有涉及代数命题 到高中数学学习的需要,结合四种命题及其关系进行讲授 学习反证法,一是要注意加强对有关代数命题的训练,二是教学要求要适当,对反证法的掌握,还有待于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提高 教科书中反证法涉及代数命题的例、习题,是属于初中范围的,比较简单.因此,这些题目都可以用直接的方法进行证明,不一定用反证法,选取这些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反证法 )反证法在初中教科书中指出: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四种命题及其形式原命题:若 p 则 q; 逆命题:若 q 则 p;原 命 题pq若 则否 命 题┐p┐q若则逆 命 题qp若 则逆 否 命 题┐q┐p若则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 逆否互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二、讲解新课: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互逆命题、互否命题与互为逆否命题都是说两个命题的关系,若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时,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因此,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右下图表示: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3.反证法:要证明某一结论 A 是正确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