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4 隋唐(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之治”隋的建立和统一;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隋朝重要的建设项目: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和隋的灭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贞观之治”及唐太宗的政绩;武则天的统治及其政绩;“开元盛世”及唐玄宗的政绩。(2007 年全国卷 I.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C)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2010 年全国Ⅰ.39)(60 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受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 分)(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14分) 答:(1)隋唐政治上与北周一脉相承,关中为政治中心区域;关中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4)靠近经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大运河的中心,全国财赋水陆转运枢纽;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大粮仓;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府兵制与募兵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确立,三省六部的名称、职能及隶属关系,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