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常见成语意思及成语误用的类型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题中经常出现成语运用题,而广大考生没有仔细辨析成语的意思及适用范围,因而出现误判,下面系统地介绍常见成语意思及成语误用的类型,供考生复习成语用。第一类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⑴ 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1)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⑵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1.明月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11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12 .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第二类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例(3)201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