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的系统特性及其系统结构分析一、民族精神及其系统观 民族精神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它贯穿于民族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民族特有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因而构成每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民族精神表述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指导我们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唯物辩证论表明,任何事物都是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并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每一相对独立的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都体现着整体的联系。在此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引入“系统”的概念,“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本质上也是为了从联系、整体的视角来认识世界,因而系统概念的实质就是要揭示出联系与整体的特征与规律。从这一意义上来讲,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联系观点的细究和深化,因此,我们认为,民族精神也是一个系统。 二、民族精神的系统特性 我们认为,民族精神也是一个系统,是因为民族精神也具有一般系统的如下特性: 1.民族精神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全民性、全社会性,是指在特定生存空间的社会生活环境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即全民、全社会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单个的具体社会人或社会团体和组织等只是这个整体中的要素,是相互独立、协调存在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民族精神系统的整体性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集合,在整体中,即使每个要素并不都很完美,但它们可以协调、综合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整体,是具有“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利益实现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等精神内核”良好功能的整体。反之,即使每个要素都是良好的,但组合在一起却不具备良好的功能,就不具备“整体性”,无疑,民族精神具有“整体性”功能,离开了民族性、全民性、全社会性这个整体,民族精神也就无从说起。 2.民族精神的运动性和目的性 对任何民族来说,其民族精神都具有运动性。任何民族精神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必须在已有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铸造。任何民族精神要发展,就必须对既有的成就有所守,否则,就会飘游无根。运动性是指民族精神的一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