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课题:《生活与哲学》入门教育二、教材分析:学生刚刚升入高二,第一次接触哲学课程,对教师、教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这门课程,因此,开学第一节新课不宜直接讲授教材知识,而应引领学生熟悉教师、了解新课程。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从总体上对哲学有所了解(2)能力目标:能够养成自觉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学习哲学充满兴趣和信心四、教学重点:了解哲学五、教学难点:哲学怎么学习六、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合作探究、讲授法七、教学课时:1 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做简短的自我介绍。1、了解哲学:(板书)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先上必修 4 而后上必修 3?我们宿州市今年是第一次按这个顺序上。原来我们宿州市各个学校都先上必修 3 再上必修 4,但是全国很多学校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顺序有很大的弊端。主要是因为必修 3《文化生活》内容比较少、比较简单,只需要半学期就可以学完,也就是说期中考试前就上完了,所以先上文化知识不利于期中、期末考试内容的安排;而哲学内容相对较多较难,学习时间较长,需要一个学期,也就有利于期中、期末考试内容的安排。预计到下学期期中考试时,我们就把必修 4、必修 3 学完,期中考试后进入复习阶段,迎接 6 月下旬的学业水平测试。其次是因为必修 3 中的很多知识与哲学观点关联,先学习哲学知识更有利于学好《文化生活》的知识。拿到这本书你可能首先会这么想:哲学是什么东西?。你有没有发现这本书的名称和其它三本政治书有什么异同点?学生交流、回答:(1)哲学是什么(板书)四本书的名称中都有“生活”两字,说明内容都贴近生活;但是其它本节课 8 月 29 日在文科班授课,8 月 30 日理科理科班授课。三本书都是“生活”两字在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唯独这本书《生活与哲学》。何故?哲学与生活什么关系?现实生活中有直观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但没有你能直接看得到的哲学现象,所以不能叫“哲学生活”。但是哲学源于生活,它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得出一般性的、普遍性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哲学观点中经常出现“世界怎么怎么样”、“万事万物怎么怎么”、“社会怎么怎么”、“人怎么怎么”这些带有高度概括性的表述。同时生活又体现着哲学。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不一定都体现出经济道理、政治道理,但是一定体现出某种哲学道理。大家可以举些生活中的现象,我都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