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混淆观点辨析一、总 论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范畴 前者:是哲学史的总结,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同 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 内容 前者: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有别 后者: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想,做,精神状态意识能动性:反映,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指导——实践——使用物质的东西——作用于——物质的东西——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创新的社会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革命和创新2、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不能说相互决定)3、联系的普遍性:结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4、联系的客观性:(1)内涵: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联系与实践的关系看: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3)反对否认联系、主观臆造联系和机械论(宿命论)诡辩论的表现:A、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B、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4)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联系: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5、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事物的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