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分配公正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强调: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明确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整个十七大召开期间,民生问题始终是代表们最关注的问题,议论最多的问题,而民生问题本质上也是分配公正问题。这表明,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把分配公正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地位,这在党内和社会上已经形成了共识。因此,研究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怎么进一步实现分配公正,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公正 公平和正义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永恒追求目标,但公正、平等,从来就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在当代中国,要深刻认识公正问题,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背景的认识。把公正的结果理想化、抽象化既不符合公平发展的历史逻辑,也无助于现实社会状况的改变。中国早在十四大就已经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们现在探讨的分配公正只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正,它既不是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的那种原始利益平等,也不是按马克思所说的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写在自己旗帜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平等。 在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分配公正问题作为一个深刻的哲学价值问题深受西方思想家的关注,这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公正的问题被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了。在中国,分配公正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注意和争论,其根源也在于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新的经济秩序与传统的公正观念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的缘故。 市场经济能够提高效率,因而就为分配公正创造了物质基础。市场运行机制是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迄今为止唯一能够产生高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种科学来判断,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哪一种经济运行方式能够带来效率,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它就更可能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什么是公平、公正?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和公正就是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市场机制的作用一定会拉开人们的收入差距,这既是市场经济效率目标的结果,又是它作用的条件。对效率目标而言,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