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重点)3.明确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重点)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试判断: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提示 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二者不能混淆。3.静止的含义(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试判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提示 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就是静”错误,因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请思考: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提示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