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哲学,当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是马列理论还是政治考试,估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对哲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由于大环境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让很多人把哲学仅仅当成了一个考试课程,甚至把哲学当成了政治运动的工具,这就本末倒置了。哲学的英文单词这个词其实是由两个词组成,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爱,所以,哲学的本义是“爱与智慧。博士学位的英文缩写是这三个字母,全称是,直译过来是哲学博士,为什么在西方无论你是研究物理、生物还是化学,最终都给一个哲学博士学位。西方人对学问的理解是正确的,也是深刻的。所谓哲学博士,是指拥有人对其知识范畴的理论、内容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认识,能独立进行研究,并在该范畴内对学术界有所建树。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博士含金量高的原因,在西方获得博士学位比硕士学位难多了,因为硕士是要求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而博士是需要思维层次达到一个高的层次。比如像英国这样的西方国家,硕士连论文都不用写,只用念完课程就行,而博士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取决于什么时候你的思维达到了那个标准。所有的学问做到最后就是哲学,真正的哲学是一种认知能力,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思考,哲学是需要理性思维的,是需要用数学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可以用一套严密的逻辑来推理。而这一点,正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最大的差别。西方人从来不认为中国有哲学家,老外把我们的孔子、老子、庄子等知识百家称为道德说教家,而不是哲学家。为什么?因为西方人认为,我们古代的圣人们并没有一套严明的知识体系来进行一套学说,没法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推理,这一种非理性的认识方式,中间会有很多跳跃。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再接下去就成了玄学了,于是乎,中国的学问,被张三去解释,就是张三的学问,被李四解读就成了李四的学问。一百个人解读就有一百种不同的解释,然后就产生了一百种学问。就好比有人借用论语来贩卖自己的观点,其实那不是孔子的本意。古代中国的学问,带来的是知识的不确定性。而西方正好相反,由于其秉承是古希腊那一套哲学思维,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用逻辑的方法来推理,找岀普遍性规律,后人可以在前人的结论上拓展。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如果深入到一定层面,一定是哲学。目前几乎所有的公式、符号、定理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从到的那个时候,真正的科学家都是哲学家,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借助于哲学的思考。不从原理开始,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