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糖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诗经•大雅》中就有:“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这说明,中国远在西周时代,就有了饴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所以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饴糖,用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饴糖在中国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第 89 篇中,记述最为详尽。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时至今日,街边还有小贩在售卖麦芽糖。但是,现代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的制糖。甘蔗制糖,最早记载于公元前 300 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在东周时代。公元前 4 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早在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交州,在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中国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东汉张衡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6 世纪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写到:“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里描述的种蔗区域,更加广阔,种蔗的技术也已提高,且已经制出砂糖。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饧的加工技术,又提高一步。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公元 647 年,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