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心理 神经症是一类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1]。该疾病是由素养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而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焦虑症占神经症总数的 16%[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激烈,焦虑症的发病已呈上升趋势。1982 年全国 12 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焦虑症的患病率为‰,国外则报道为 5‰左右,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我国有一部分焦虑症往往被诊断为神经衰弱[2]。本文对我院 2025~2025 年收治的 50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25~2025 年我院收住焦虑症患者 50例,其中,女 30 例,男 20 例;年龄 24~55 岁,平均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18 例,高中文化程度 29 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3例。 方法 采纳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 50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2 患者心理特点及分析 患者心理特点 焦虑症患者大都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心理特点: 缺乏安定、自控感患者常会因轻微的刺激而产生较强的反应,如普通的电话铃声,门口闪过的一个人影都会使患者大惊失色,情绪极不稳定,稍有拂逆就会烦躁、生气,甚至勃然大怒。 生活压力、沉重感患者常感到生活沉重,压力太大,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出于个人意愿和兴趣,只是为了不被社会主流淘汰,为了占有名利和地位。特别是在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中,这种被动的应付,决定了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不好的效果又会使患者产生焦虑、胆怯心理,使患者在下一次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之前就心事重重,产生预期性焦虑,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焦灼、紧迫感患者常有火烧眉毛的感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许多事情都到了非办不可的地步而自己又无精力、无能力去完成,心情过度紧张而得不到缓解,休息时惦记着要做的事情而不能有效地放松,工作时因过分焦虑而影响能力的发挥。 效率下降感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一件很平常、很容易的事情患者觉得做起来都很吃力,有时候漏洞百出,原来五分钟能做的事情往往需要八甚至十分钟才能做完,还不一定能做好。 疑患不治之症感长期沉醉在焦虑、过度紧张的心理体验之中,以及由此给患者带来的工作、生活方面的负面效应,部分患者常常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不治之症而且坚信不移。 不成熟的心理防备焦虑症患者在焦虑发作的时候,正是其内心冲突无法继续压抑、有释放的强烈愿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