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 2.5 力的合成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律;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夹角的关系。4.初步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等效法。学法指导本节知识的学习首先要理解等效,其次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 2 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 30~35 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用 20 分钟左右。通过教材中的“讨论交流”和“图 2-5-3”复习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及共点力的概念;重点在于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互成直角的两个力的合成”和最后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导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教室外面有一桶水,我们可以叫两个力气较小的女同学去把它提进来,我们能否叫一个男同学去提进来呢?他们的力的作用效果怎么样?给水桶的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男同学给水桶的力是两个女同学所给的合力。那么如何来求这个合力?合力与分力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讨论的问题。图片展示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PPT 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第二层级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 1:合力与分力让学生体会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1)从力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开始鸟儿能“带着网一起飞”,最后却“跟着网一起落在地上,被猎人抓获”。(2)同样一桶水,一个人提和两个人共同提感觉是不一样的,可以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来,分析这两种情况有什么相同点,三者的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力是矢量,说说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怎样求两个力的合力。口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