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管理工作分三个阶段:事前预防、事中应急救援、事后调查处理。上升到理论体系为风险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事故调查处理体系。1.风险管理(1)基本概念。风险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规避、转移、控制、预防……)处理可预见的风险,实施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降低事故损失。风险管理是基于“事前管理”思想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企业安全管理要改变事后分析整改的被动模式,实施以预防、控制为核心的事前管理模式,简而言之,安全管理应当由事故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个是风险辨识:辨识生产过程当中有哪些事故、隐患和危害?后果及影响是什么?原因和机理是什么?第二个是风险评估:评估后果严重程度有多大?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确定风险程度或级别?是否符合法律规范、标准或要求?三是风险处理:如何预警和预防风险?用什么方法控制和消除风险?如何应急和消除危害?我们应树立这样的观点:风险始终存在(如:在带电区域工作,始终有触电的风险;有瓦斯的煤矿,都有发生瓦斯爆炸的风险),只要我们事前进行风险辨识、评估,找出危险因素,实行有效控制措施,就能避开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2)作业安全风险辨识范本。为了有效落实风险辨识,真正实现预先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各专业班组根据自身工作实际,针对典型作业项目进行辨识,查找、排列出隐患和风险因素清单,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这个清单就是风险辨识范本。风险辨识范本可作为日常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的资料,也可作为生产班组作业前制定作业风险辨识卡的参考依据。2.应急管理(1)基本概念。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应急培训与演习、应急实施与评估等相关内容。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状况,为快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突发状况: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力设备损坏、电网大面积停电、环境破坏等危及电力企业、社会公共安全稳定,需要实行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在任何生产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无应急准备状态下,事故的发生后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有应急准备时,利用预先的计划和实际可行的应急对策,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的发生后快速控制其进展,保护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并将事故对环境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2)应急预案分类。电力系统的应急预案分为综合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