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媒体转向 摘要:传统的科学传播讨论忽略了媒体的作用。媒体并非只是科学传播的一个中介,媒介技术的改进、媒体自身独立性的增强使科学传播越来越受到媒体力量的牵制,并影响到科学传播的进程。 一科学传播的界定 在传播学的概念中,传播是一种共享信息的过程,从广义上来说,所有活的有机体都有传播行为。而人类传播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制造和使用符号。科学传播作为一种沟通共享的活动,是人类传播的一个类型,只不过是限定到与科学有关的范围之内。但对于什么是科学传播,国内外都存在争论,一般来说,科学传播至少包括下面一些范围内[1] •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传播; •在科学共同体与媒体之间的传播; •在科学共同体与公众之间的传播; •在科学共同体与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团体之间的传播 •在科学共同体与政府或其他影响科技政策的人士之间的传播 •在工业与公众;之间的传播 •在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传播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传播 从另一个角度,科学传播还可以分为专业内容的传播和面对公众的传播。我们所说的科学传播一般是指后者,严格地讲,应当称作是面对公众的科学传播。从上面关于科学传播的内容可以看出,面对公众的科学传播也有诸多形式,本文则将其限定在”科学、媒体与公众”范围。这里所说的媒体主要是大众媒体。 关于近年来的科学传播的讨论,公众理解科学杂志的主编,著名科学传播学者Lewenstein 曾评论说:“我们中的一些人关注如何让公众最有效地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而其他人则担心公众盲目接受科学机构的声明……一些人强调对于大群体受众行为的定性理解的重要性,另一些人则主张对小人物或是政治人物的表现进行分析才能形成我们的世界……我们关注的是科学与公众的关系……”[2] 这一方面表明了国外科学传播讨论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假如科学传播的讨论只重视科学与公众的关系以及传播的内容,而不讨论具体的科学传播活动过程的话,就很可能会走入困境,而具体到科学、媒体和公众的讨论来说,Lewenstein 认为“必须把科学传播是什么搞清楚……科学传播必须考虑到不同媒体、科学家和公众的互动关系。”[3] 二传统科学传播模式提出的问题 早在 1686 年,就有人认识到科学传播的两个渠道:面对科学家同行和面对受教育的公众。到 19 世纪中期,大规模的科学传播出现。[4]当时面对公众的科学传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媒体和记者进行的,科学传播把自己当作是传播的一个类型。科学传播模式与一般传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