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与统计水平提高 【摘要】统计工作是监督单位经济和工作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实行科学管理、制定预算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管理的现代化,统计工作需要紧跟工作需要,通过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养,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根据统计法的要求,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咨询化”、“监督化”的三大职能。 【关键词】统计工作;科学管理;信息化;咨询化;监督化 在我们的工作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单位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单位管理者所忽视。单位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因此,强化统计管理,无论是对单位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统计工作滞后于工作进展需要的表现 我们在调查讨论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单位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单位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的较多;二是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根据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养普遍不高。多数单位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养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单位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