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氯气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为了便于大量贮存、运输,氯气通常是以液态、带压充装在钢瓶、槽罐等容器中。在氯气灌注、贮运和使用过程当中,若钢瓶、槽车等容器密封不良或操作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大量氯气泄漏。氯气是黄绿色、具备刺激性的剧毒气体,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 1 mg/m3,当达到 12.5 g/m3,吸入会立即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军曾把氯气作为军事毒气用于战场。因此氯气一旦泄漏极容易造成重灾。2025 年 4 月 15 日发生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一度使举国震惊,谈“氯”色变。针对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各地消防部队通过近两年的岗位练兵活动,对其基本程序和技战术都已有所认识。但突发性重特大氯气泄漏事故,尤其是造成大面积扩散污染的,又呈现出工作区域广、作业时间长等一些新的特点。因此,应急救援中除加强必要的防护外,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疏散和抢救人员工作。疏散和抢救人员是救援工作中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也是开展救援工作、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所在。发生突发性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时,往往涉及范围广,被困人员多,如 1979 年浙江温州电化厂氯气泄漏事故中疏散近 8 万人,2025 年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中疏散近 15 人。疏散和抢救大量人员时要做到:第一个是明确疏散方向。救援人员在进入污染区域之前,应根据当时的气象、地形地貌等情况,确定安全方位。冒失进入污染区,常常会因烟雾弥漫而迷失方向。在化学救援中,有过将被困人员引向下风方向而再遭危害的惨痛教训。第二个是实行防护措施。污染区域大,行走路线长,撤离前应该先指导被困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对婴幼儿要加强防护(婴儿防护袋)。缺乏防护器材时,可就地取材,实行简易防护措施,如将衣服、毛巾等织物浸湿后捂住口鼻,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在重庆氯气泄漏事故中,正是这一措施才使绝大多数人免受毒害。此外,还应携带小红旗等标志物,以便于对大量人员的引导。二、现场侦检工作。在氯气泄漏事故现场,利用仪器进行侦检,并将侦检结果作为行动依据,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当中这一点同样重要。由于面广点多,监测时可实行固定点和巡回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居民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应作为监测重点。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救援效能,避开潜在危害,侦检工作中应克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