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提高 PPT 的逻辑性,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其次是要排版简练,最后才是技巧。网上谈技术的有很多,不过真正讲解逻辑、讲解方法的还真不多。我手头恰好有一个,你可以看看,算是借花献佛:1、每张幻灯片传达 5 个概念效果最好。7 个概念人脑恰恰好可以处理。超过 9 个概念负担太重了,请重新组织。如果你能做到一张幻灯片能表明一个问题最好,做到这一点,不在于你的 PPT 技术,而在于你对所演示内容的掌握,只有对内容熟悉,才能做到精简,否则你觉得什么内容都很重要,什么都不可以去掉,所以做 PPT,内容才是根本。2、KISS(KeepItSimpleandStupid)原则。因为我们做 PPT 针对的是大众,不是小众。我们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听众。深入浅出才代表你对知识的真正掌握。记住人才是主角,万万不能让 PPT 代替你的存在,除非你在写一个说明文档,或者你希望别人利用 PPT 就能达到目标,否则你就应当多准备些东西,如何解释你的 PPT,可以使用试试幻灯片的备注,不过我没有用过这种方式。3、10/20/30 法则。演示文件不超过 10 页,演讲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演示使用的字体不小于 30 号(30point)。只是约数,没有这么认真,尽可能而不是绝对。个人觉得这些有指导意义,但经验感和技术感太强。也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更愿意接受“利用 PPT 作为工具控制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的说法。自己想的。4、能用图表就用图表。所有的人都会先挑图看。所有人看到图表,第一眼就是找最低的和最高的,然后找跟自己相关的。把这三个东西标出来,人家会觉得很省事。没有图表,怎么办?图表也依赖于你对内容的理解,你理解了,就可以找出对比,有对比,有就图表存在的可能。5、别写那么多字,没人看,除非你打算照着念。要想办法让人知道你的 PPT 还有多少,或者告诉人家你要说的条理和结构。这非常重要,对自己好也对观众好。6、不要用超过 3 种的动画效果,包括幻灯片切换。好的 PPT 不是靠效果堆砌出来的,朴素一点比花哨的更受欢迎。简洁是我的第一审美原则,追求动态与色彩效果,是初学者很乐意尝试的东西,但这不是根本,除非必要,不要使用动态的东西,我从不认为动态效果或 GIF 可以增加效果,很多时候,它所起到的都是负面效果,动画只有本身含有所要表达的信息时,其存在才是有意思的。7、多用口语,放在一些类似 tips 的地方,效果往往加倍。8、字体大小建议:大标题 44 点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