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1.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前为封建社会(清代曾出现过康乾盛世),之后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是乾隆朝后期。2.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B.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A.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C.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E.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F.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矛盾间的关系:一是当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公开站在同一战线上。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关系:前一历史任务的完成为后者创造条件,后一历史任务又是前者的最终目的。6.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①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的):A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台湾。B.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英国——香港;葡萄牙——澳门;日本——台湾岛及附属岛屿;俄国——中国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最多)C.屠杀中国人民D.勒索赔款、抢劫财富(1860年洗窃和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②政治控制:A.控制中国内政;B.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C.把持中国海关;D.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E.扶持、收买代理人③经济掠夺: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通商);B.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C.对华倾销商品(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是英国);D.对华资本输出;E.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垄断中国近代工业;对华贷款;开银行;控制中国交通运输业;破坏中国农业)。④文化渗透。广学位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其创办的报纸是《万国公报》7.中国资产阶级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A.进步、革命B.妥协、软弱。8.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A.深受三层压迫,革命性最强;B.人数虽少,但集中,便于组织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C.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9.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在反侵略斗争中,涌现出的爱国官兵有:①鸦片战争中: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殉国吴淞口;海龄战死镇江。②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击退侵犯台湾的法舰;老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胜利。③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牺牲于黄海战斗中;丁汝昌、刘步蟾捐躯威海。10.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1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A.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12.1840年-1919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A.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B.经济技术的落后13.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编了《四洲志》;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翻译《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