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各地习俗 小寒节气有什么气候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 1 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 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 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宜进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 5℃、年温高于 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 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 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 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有助于小寒节气养生的养生汤小寒节气有什么气候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 1、杜仲栗子猪腰汤 杜仲 20 克,栗子 300 克,猪腰 2 个,猪瘦肉 160 克,陈皮 10 克,精盐少许。 做法:拣选新奇猪腰 2 个,分别对半剖开成 2 片,起去白筋,浸于清水中 1 小时左右,并不断换水,务求除去猪腰的异味,备用。栗子去壳,去衣,取肉,备用。杜仲、陈皮和猪瘦肉分别用清水洗洁净,备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沸,然后放入以上全部原料,候水再沸起,改用中火继续煲 3 小时左右,加入少许精盐调味,即可以饮用。 功效:此汤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强壮腰脚的作用。 2、竹荪煲鸡汤 材料:竹荪 6 根、柴鸡半只、大葱 4 段、老姜 4 片、小菜心 6 棵、胡萝卜半根、盐 10 克。 做法:柴鸡洗净斩成块。竹荪用冷水浸泡 10 分钟。鸡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将鸡块放入砂锅中,倒入清水,放入大葱、姜片,待汤沸腾后,转小火煲 1 小时。竹荪切去头和尾部的网,放入温水中焯烫 20 秒钟。捞出后,用冷水洗净,放入锅中继续煲 30 分钟。放入小菜心、胡萝卜片,煮 2 分钟后关火,放盐调味。 功效:竹荪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竹荪还能够保护肝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