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中物理上学期第 1 周教学设计 考点、知识点本节由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三部分内容组成,它们是本章的预备性知识.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静电现象的解释,点电荷,在高考中均属Ⅰ要求。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2.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转移.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重、难点1.知道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2.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难点)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会分析静电现象.(重点)4.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和单位.(重点)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基础过关】1.摩擦起电:带有电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称为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 C.通常正电荷的电荷量用正数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用负数表示,常用的电荷量单位还有微库(μC)和纳库(nC).自主预习完成教师适时讲解1 μC=10 - 6 C,1 nC=10 - 9 C.5.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的现象.(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方法.1.不带电的物体和带电体一定不能发生相互作用.(×)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3.电荷间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为什么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为什么带负电?【提示】 玻璃棒及橡胶棒中的正电荷数量与负电荷数量一样多,则显中性.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则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则带负电.用梳子梳头时常看到梳子吸引头发的现象,有时梳子还能吸引纸屑等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物体带电.轻小物体.干燥的冬季脱外衣时常听到“叭叭”的声响且伴有火星,这些都是摩擦起电的结果.探讨 1:摩擦起电的电荷是从哪来的?【提示】 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