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遥感观测海洋遥感是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以获取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像或数据资料,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起步期(1939-1969)、试验期(1970-1977)、研究期(1978-1991)、应用期(1992-至今)。起步期(1939-1969):海洋遥感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 年 9 月-1945 年 9 月),首次利用航空遥感方式完成了河口海岸制图与近海水深测量的工作。1950 年美国航空遥感与海洋调查船完成了大规模湾流考察,这是人类首次在物理海洋学研究中利用遥感技术。卫星遥感始于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0 年 4 月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第一颗电视与红外观测卫星 TIROS-I,卫星在获取气象资料的同时还获取了无云海区的海表面温度场资料,从而拉开了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海洋研究的帷幕。试验期(1970-1977):1969 年 NASA 在 Williams 大学召开研讨会,推动了 1973 年天空实验室(Skylab)航天器和 1975 年地球实验海洋卫星(GEOS-3)高度计的发展。其中 Skylab 航天器证实了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对地球进行连续观测的潜力,而 GEOS-3 则是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测量海表面高度的卫星。随后,NASA 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系列高分辩率多光谱扫描仪,这些扫描仪装载在 Landsat 系列卫星上沿用至今。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在 1970 年 1 月发射改进型TIROS 卫星,又在 1972-1976 年发射 NOAA 系列卫星(NOAA-1 至 5),这些卫星装载的红外扫描辐射计与微波辐射计,可以用来估计海表面温度、大气温度以及湿度剖面等海气参数。研究期(1978-1991):1978 年 NASA 连 续 发 射 了 三 颗 卫 星 , 喷 气 动 力 实 验 室 (JPL) 的 Seasat-A 卫 星 ,Goddard 空间飞行中心(GSFC)的 TIROS-N 与 Nimbus-7 卫星。这三颗卫星构成了海洋卫星的三部曲,它标志着卫星海洋遥感新纪元的开始,并反映了可见光、红外、微波海洋遥感的概貌,充分展现了卫星对海洋的监测能力。Seasat-A 卫星上装载了微波辐射计(SMMR)、微波高度计(RA)、微波散射计(SASS)、合成孔径雷达(SAR)、可见红外辐射计(VIRR)等 5 种传感器。提供的海洋信息包括海表面温度、海面高度、海面风场、海浪、海冰、海底地形、风暴潮、水汽和降雨等。虽因电源故障,Seasat-A 寿命仅为 108 天,却获得极其宝贵的海洋资料,因此 Seasat-A 被称为卫星海洋遥感的里程碑。TIROS-N 卫星上装载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和 TIROS 业务化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