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项目实施方案(一)养老评估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养老产业越来越重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据悉,过去的 30 年间,全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增长了 1 倍,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慢性疾病患者与失能老人的出现。卫生统计数据表明,城市老年人群患病率高出总人口 1 倍以上,80%的老年人患有某种慢性疾病,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率和失能率为总人口 4 倍,患病和失能限制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2013 年民政部发布了《老年人能力评估》的行业标准,按能力完好程度将老年人划分为 4 个等级:能力完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养老机构作为长期照护机构的主体,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实现长期照护服务按需供给,合理分配养老服务资源的必要需求。(二)评估对象需求分析我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 104.27 万,老龄化率 17.75%。老龄人口持续增多,高龄老人占比不断增加,子女工作压力增大,无暇照顾老人,空巢及独居老人增多,老人因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经济能力等不同综合呈现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老年人的需求是复杂的、长期性的。其复杂性在于老年人的需求包含多种类别、分为多种程度。例如,患有残疾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种类疾病的老年人,与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他们的需求都迥然不同。即使同样患有残疾的两位老年人,由于残疾的类型和程度的不同,两个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服务的提供变得复杂、多样。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复杂多样的老年人需求和老年人长期照护带来的巨额精选开支,与有限的健康照护资源形成强烈对比,为全社会带来日益增加的养老压力。在此背景之下,如何评估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将服务有效递送至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已经成为养老服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市城区的社区,你所见到的基本都是老年人,60-70 岁,身体健康的老人,生活状态还相对较好,生活可以自理,可以独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儿孙成群,其乐融融,生活幸福,生活幸福指数较高;而相对于 70 岁以上的老人,大多身上有各种不适,如关节疼痛、高血压、心脏病等等,他们只能在社区周围活动,太远的距离会增加身体的负担,所以他们的生活相对单调。更有甚者,如老年认知症患者、不便行走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