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岁甚至 6 岁的孩子一起生活的心理健康问题 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儿子坐在车里哼起了歌,完全忘记了在幼儿园里刚刚发生的那一幕。我在惊讶于他的心理健康之余,心里却不由得沉甸甸的:我们国内何时也能像德国一样,如此详尽、周到地为独生子女们考虑一下社会化的问题呢? 送儿子进当地的幼儿园时我发现,这里的幼儿园与国内不同,孩子们上的是混龄班,3 岁的儿子需要和 4 岁、5岁甚至 6 岁的孩子一起生活,而陪他们玩游戏、照顾他们的,竟然只有两个老师。我心里不禁画了几个问号:假如儿子受欺负怎么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特点都不相同,老师能照顾得过来吗?…… 然而,儿子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与在国内时视幼儿园为“洪水猛兽”相反,每天进出幼儿园时,他都是兴高采烈,一脸兴奋。 “儿子,幼儿园里有什么好玩的?”我对他的幼儿园生活产生了好奇心。“你不知道我们组长有多棒。他可以把积木搭成教堂,能自己修理小椅子,还会做风筝……”儿子滔滔不绝地讲开了,“我们小组是最棒的—小组长说的!他还说了,以后,他上了小学,就建议老师让我做组长。”儿子对当小组长充满了向往。 从儿子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幼儿园的一些管理形式。孩子们都向往长大,混龄班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些年纪大的孩子为年龄小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且,为了不限制孩子们的爱好,幼儿园还特意将大的'活动场所,分成了数个小的活动区,每个活动区可以供一组孩子进行活动,而活动的类型老师是不作限制的,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我对这种混龄班的管理方式有些放心了。 在柏林工作一年后,儿子 4 岁了,竟然真的当上了小组长。 可是,不久儿子就遇到了问题。 那天他带领小组的人在一起玩游戏。一个小朋友不听指挥,非要去画画。儿子不兴奋了,把他的画笔扔到地上:“不和我们一起玩,就到其他小组去吧!”小朋友生气地拾起画笔,向另一个活动区走去。其他组员都指责儿子做得过火,谁知儿子竟然恼羞成怒,甩开大家一个人爬到了小阁楼上,任谁劝也不下来。 老师没办法,只好给我打电话。我赶去后,苦口婆心地劝儿子,有什么问题下来再讲,但儿子就是不为所动。没办法,老师只好出动法宝—找到了已经上小学的儿子原先的组长来劝他。“老领导”一到,儿子虽不情愿最终还是爬了下来。 “这是不对的。”儿子的“老”组长悄悄地对儿子说,“要听大家的,要照顾年纪小的……”儿子连连点头,一副心领神会的表情。 解决了这场飞来的纷争,我...